人工智能當道,最常出現兩個看似矛盾的疑問:「我的工作會否被人工智能取代」和「可否把我的工作都交給人工智能」,所以更準確的問題應該是哪部分的工作你想人工智能代勞。我們要思考的是,有哪些工作我想不倚賴AI,親自完成,換句話說就是怎樣的工作對你有意義。


音樂人生的不同章節:三位音樂人的成長故事
十幾歲的你,對事業和工作有什麼想像?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得到別人的認同?二十幾歲的你,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有使你卻步嗎?三十幾歲的你,比之前更接近目標嗎?如何才能有新的發展和突破?我們在不同年齡,對工作的追求、可以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應該都不盡相同。放在競爭激烈的獨立音樂,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他們又譜寫著怎樣的故事?

大時代下的小書店:「夕拾x閒社」作為連結書友的「社區中心」
走進「夕拾x閒社」今年6月搬到的新址,入口處除了有書店的霓虹燈招牌,還有集一眾客人之力繪製而成的壁畫。店舗近收銀處是書櫃,售貨香港及台灣書商出版的新書及二手書;後面為共享空間,畫畫的、交談的、工作的,不同目的的書友似乎都在這裡找到一個舒適的空間。桌上放了一盒西餅,原來是朋友探班時帶來的。與其說是書店,「夕拾x閒社」更像是個連結不同人的平台。在背後促成不同連結的是店主Sharon。

開一間日式雜貨店 延續遊覽日本的故事
上一次去日本是什麼時候?知道日本逐步開放外國遊客入境,大家都雀躍不已。日本令我們「百去不厭」的,除了因為美食、潮物、景點,還有展現日本人生活品味的雜貨。每件精緻的餐具和擺設都彷如藝術品,令人們感受當下,讓單單只是身處某個空間,都變成嘗心樂事。走進「47日和」位於觀塘的店舖,靠門口的牆壁貼滿了店主Amy在日本各地尋集的名信片,還有琳瑯滿目的人形擺設、陶瓷及玻璃餐具、文具等,的確會令人流連忘返。

電子商務顧問:創業是面對挫折時如何重拾前進的動力
「跨境電商是賣家綜合知識能力的表現,他們要涉獵數據分析、物料及包裝、產品安全、檢測要求、運輸、稅務等,很多經驗和心得都要靠實戰累積。所以新入行經營網上生意的中小企老闆要面對很大風險,隨時得不償失。」被學員稱為Alex Sir的胡子文分享自2019年起,他推出Amazon跨境電商課程的初衷——希望運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想尋找機會入行的新人。

數碼營銷公司共同創辦人:這4年慶幸遇到好拍檔、好客戶
社交媒體盛行,人人都可以是KOL。瀏覽營運社交媒體和內容行銷的資訊時,有沒有看過More Digital分享網站如何達成100萬瀏覽、Instagram帳戶又是如何增長至過萬追蹤者的文章?由兩位80後女生,Kristen Mo和Rem Chiu創立的More Digital今年已踏入第4年。一間小型的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是如何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站穩陣腳,並獲得不少大公司客戶的認同?

復耕者聯盟與農夫的堅持
2022年初,蔬菜價格成為街坊的討論熱話。疫情下入口菜價飆升,加上烏克蘭戰事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緊張,你會不會覺得香港需要一定程度的食品及蔬菜自給率?Rebecca和Billy先後加入復耕者聯盟,開墾荒地、除草、播種、灌溉、施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食材。為何他們會成為農夫,在香港做農夫又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做了一個月Slash後發現的事
在沒有刻意安排之下,竟然做了一個月Slash,斜槓從事市場推廣、行政助理、翻譯。最忙的一個星期,工作一個接一個,完全沒有停下來。最令人懊悔的是,以為將部分工作外包可以減少部分工作量,誰料收回來的翻譯質素不行,最後還是要己重新翻譯。

招牌師傅與手寫字 招牌行業的變遷與轉型
自從李健明在2016年開始「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他就由耀華製作室的接班人變成身兼造字師、導師、作者多職的招牌師傅。近年本土情懷流行,他將「李漢港楷」數碼化後,肩膀上又多了承傳文化的使命。招牌行業在這十年八載面對巨大的轉變,疫情打擊、網購盛行,街上的店舖倒閉的倒閉,轉型的轉型。「感恩的是,這些艱難的日子我們撐得過」,他一邊回想,一邊感謝同事的體諒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