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單車世界冠軍郭灝霆 高低起伏的人生軌跡

如果每個人都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傳記,Marco郭灝霆10多年來由精英單車運動員轉型投身資訊科技界,當中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的經歷應該可以寫成峰迴路轉的篇章吧。18歲成為全職運動員時已嶄露頭角,其後於全國及世界性的賽事屢創佳績,更於2011年勇奪世界冠軍寶座,成為歷來第二位穿上彩虹戰衣的香港單車運動員。突如其來的傷患使Marco被迫退役,開始他的第二人生。讓我們重回不同時間點,了解這位世界冠軍的人生軌跡。
I. 踏上「星」途
故事的開始是Marco在13歲那年參加了香港體育學院舉辦的「明日之星計劃」。Marco憶述:「小時候雖然喜歡運動,也有踢足球、跑步和游泳等,但又未表現出色得加入校隊。老師介紹明日之星計劃時單車運動還未普及,覺得很新鮮、很刺激,就選擇了單車。」要成為「明日之星」,還要通過體能測試等幾輸篩選,由1000人、500人到20人,Marco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單車生涯。
單車動運除了刺激好玩,更為Marco帶來成功感。「隨著訓練次數增加,我開始參加一些全港性的比賽。嬴得比賽令我覺得之前艱苦的訓練都是值得,推動自己更努力練習,踩著踏板,不經不覺就是十年。」比賽越嬴越多,會考又越來越近,一來為了逃避會考的壓力,二來再加強訓練的話自己應該可以更進一步發展,Marco曾想過要不放棄會考直接成為全職運動員!?然而,郭媽媽覺得完成會考對將來較有保障,還對說Marco說:「路是你自己選擇的」。Marco就突然想通了,決定完成會考。

II. 全職運動員的生活
「訓練很密集呀,有時甚至連今天是星期幾也分不清。」成為全職運動員後,Marco大部分時間也在外地訓練,每年只有兩星期在香港。「那時一星期六天踩80至280公里,餘下一天即使是『調整』,上午也會踩50公里,下午就和隊友買東西呀喝咖啡。」假期、節日、家人、朋友和聚會都拋諸腦後了,他認為運動員的專業性就在於要將重心放在準備奧運、亞運、世界錦標賽、亞洲錦標賽等,因應賽事而調節自己的生活。
坊間不時有報導說除非成為精英運動員,全職運動員可獲得的資助十分有限,對此Marco覺得:「18歲剛開始成為全職運動員時,資助只有每個月$500,到2010年獲得亞運會團體追逐賽的亞軍後才增加至約$20,000。儘管如此,那時完全沒有想過錢的問題。雖然家庭環境並不富裕,但自己很喜歡單車那競爭激烈的環境,還可以代表香港出賽。這是我選擇的路。」
面對嚴格的訓練,沒有不想練習的時候嗎?「真的沒有。因為努力過後我可以見到成果,知道自己的成績有所提升,清楚自己的進程,所有付出的汗水、受傷和挫折都有回報。」而事實上,郭灝霆由2006年至2011年,在全國場地單車錦標賽、亞洲單車錦標賽、世界盃場地錦標賽、東亞運動會、亞洲運動會等屢獲殊榮。「身體上的勞累每天都有,但真正的疲倦是對意志力的消磨。每天在人煙稀少的公路上不停地踩,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達成目標。假如努力了還是輸掉比賽,那種壓抑和打擊才是最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