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港日本人:我想成為北海道和香港的橋樑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我,覺得這個地方雖然交通方便但人多車多,去到哪裡都擠擁得喘不過氣;春天潮濕夏天悶熱,好像一年只有幾天的天氣舒適宜人。相反日本四季分明,賞櫻觀楓看雪,每季也有不同景色;地方整潔、美食、人們有禮友善,難怪是港人的「第二個家」。面對這樣的差距,北海道函館市出身的藤本真由美小姐(Fujimoto Mayumi)卻於2014年隻身來到香港,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她,住過劏戶,喜歡茶餐廳的食物。究竟香港有什麼吸引之處?
香港的吸引之處?
「以前看《花樣年華》,看到一幕雨中的香港,覺得香港很美,很想在香港居住。」誰知道2014年來到這裡,一住就是6年。Mayumi大學時主修食物營養,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餐飲公司負責培訓餐廳員工。因工作需要,她要到日本不同地方工作,上至北海道,下至九州,都有她的足跡。之後因人事關係,令她萌生去意。
「其實辭去第一份工作時﹐已想到香港工作。但覺得要先學好廣東話,所以就轉到保險公司工作,一邊儲錢,一邊學廣東話。廣東話的發音很難呀,一開始在語言學校學,之後轉了老師,一對一學習才見到成果。」
香港都有Working Holiday?!
原來香港都有提供工作假期計劃!Mayumi就是在2014年透過Working Holiday,展開了她的香港生活。她一開始在日文免費雜誌擔任Sales,聯絡不同客戶,處理廣告事宜。現在回頭看,這份工作讓她建立了在香港的人脈。工作雖然辛苦,但內容有趣,是她最喜歡的工作。
開始在香港生活,實現和想像有沒有很大落差?Mayumi回想:「以前看香港電影以為這裡還保留著很多唐樓等古舊的建築物,來到才發現其實並不多。以前聽香港人說廣東話感覺好像在吵鬧,學會了才知道不是。因為歷史原因,我以為香港人不喜歡日本人,在香港居住後才知道大家對日本的印象還不錯。而正如我之前所想,香港人很有活力,這也是我喜歡香港的地方。」Mayumi還分享她很喜歡古舊建築物的窗花,還收集了很多窗花的相片呢。

「我」眼中的日本和香港
一個人來到陌生的香港,住在60平方呎、沒有洗衣機和WiFi的劏房,雖然人生路不熟,卻沒有想過回日本。原來Mayumi由13歲開始已經不喜歡日本,覺得在日本有太多規矩要遵守,要觀言察色,很多時不明白對方在想什麼,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職場上男女待遇亦有很大差別,雖然情況慢慢改善,但對職業媽媽的支援仍然不足。
「日本人做決定要考慮很多因素,不可以為其他人帶來麻煩,例如轉工前要思前想後、花很長時間決定;相反香港人較果斷,也珍惜自己的時間。廣東話不像日文有敬語和普通體之分,很快就可以和香港朋友熟絡。」她在工作上認識的客戶和同事,有的變成朋友,還帶她到港式餐廳吃飯,用英文解釋向她廣東話單詞的意思,幫助她適應香港的生活。
除了客戶和同事,鄰居也讓Mayumi感受到香港的人情味。「以前住劏房時,鄰居會主動和我說話。有次她見我面色不好,還送紅豆和生薑給我。現在和先生住在荃灣的屋苑,有次倒垃圾忘記帶鎖匙,也沒帶手提電話。鄰居見到便請我到她的家,還借電話給我聯絡先生。現在我們熟絡了,不時會交換食物呢。」
廣東話之千奇百趣
Mayumi分享她喜歡到茶餐廳,觀察客人與侍應的對話,說那裡是學習廣東話的寶庫。「第一次聽到有人叫侍應『寫嘢』時覺得很疑惑,究竟有什麼要寫!?然後看到侍應走近客人那邊,才知道是『點菜』的意思。又例如聽到旁邊的客人對侍應說要『走青』,兩個單字的意思我都明白,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是『走青』。上菜時看到那碟菜少了蔥粒,才明白『走青』的意思。」就是這樣在生活中觀察、學習和實踐,Mayumi現在已經可以用廣東話溝通。
「我想成為北海道和香港的橋樑」
雜誌Sales的工作雖然有趣,但未來在那裡發展的潛力有限,所以Mayumi就轉了去客戶的公關公司工作,負責日本企業和縣政府在香港的推廣。之後因為想認識更多香港人,了解他們對日本的想法,Mayumi曾在日本語學校擔任教師。「我會在課堂分享北海道的景點,有的學生真的按照我的建議去了那裡,令我覺得很感動」。雖然三份工作雖然看似毫無關係,但細心觀察其實全都與日本有關。



2022年,Mayumi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她在香港的發現。其中一段影片是介紹香港與日本的工作文化的分別,好像將廁所當面紙用、回到公司才吃早餐等等在香港職場出現的事,原來會令日本人感到詫異。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她,最近由零開始學習拍片和剪片,還要加上特效和字幕,讓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行動力。
香港未來會變成怎樣沒有人知道,或許我們還可以將她的美好留下,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