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class="post-template-default single single-post postid-2615 single-format-standard wp-custom-logo elementor-default elementor-kit-2214">

生活新型態 做自己人生的設計師

Photo by Charlie Green on Unsplash

擁有編輯、導演、作家等多重身份的日本斜槓族米田智彥在2011展開了一場名為「遊牧東京」的冒險。他拉著一個行李箱在東京內行走,與其他人共享著這座城市的所有功能,歷時一年,走遍大約50個合租屋、共享辦公室,遇見了100多位同樣以自己的方式設計人生的人。雖然已過了10年,但當中的故事還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米田先生說:「即使不是自由工作者,大多數上班族只要過了三字頭中段,應該會覺得『已經漸漸能預見未來』,而這個「未來」看起來十分枯燥乏味。所以今後的人生所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設計』僅有一次的『人生』。」以下是他在《「共享」創新生活:做自己的設計師》介紹的人生設計師和冒險家。

他們不會把工作以外的時間當作單純的「閒暇」來度過,而是將時間花在自己擁有的「另一個面向」上。至於最終要不要把這「另一個面向」當為工作,這並不是問題所在,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有多重的自我,並且讓其同時並行。在最後將會蘊釀出各種與他人的相遇和連結,創造出不限於單一的多樣化未來。
 (Run for TOHOKU JAPAN 平野溫子)
在以前,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找不到單純只從事農業的人,大家都會兼作木工、或者藍染,同時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戰後,「名為上班族的專業」開始極端地增加,所以日本的職業由大正時代的三萬五千種銳減至兩千多種。
 「住家的改建需要花一百萬日圓,因此必須先賺到一百萬」不要被這種常理局限,而是試著反思「真的需要花一百萬日圓嗎?」,我們應該學習把最初設定的費用壓低。業者報價的金額裡面含有各種中間的經銷利潤,我正在研究如何省去這部分。結果我意外地發意現有許多項目都可以靠自己完成,鋪地板正是其中一項。
 (NARIWAI 伊藤洋志)
假使目前的工作沒了,只要有最低限度的收入,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夫婦兩人及朋友快樂地度日就好了。如果創造出這樣的生活基礎,工作這種本來就會隨時代而推移的東西,是能夠無限開拓的。
 (池田秀紀 伊藤菜衣子 #heymeoto 生活型態冒險家)
我的想法並非賺取金錢然後退休迎接第二人生,而是將自己未來想度過的第二人生,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就馬上付諸行動。具體地說,就是一星期裡面三天半拿來工作,三天半拿來過退休生活。我試著放下既定的人生順序,享受於自己想作的事情,不論什麼都好,開始作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大石哲之 MONAD+ASIA)
當了超過10年的上班族,最後我確信自己並不適合坐辦公室。沒辦法安排長期休假讓我備感壓力,就算想去旅行,最多也只能休假一星期。即使排了休假,前後工作期間也會變得相當繁雜不便,結果難得出外旅行,回來之後反而更疲憊,我對於這種生活幾乎已感到厭煩。
 (的野裕子)
人類是一種需要設定明確目標及完工圖,否則會陷入不安的生物。但是這樣子並無法創造出史無前例、真正屬於原創的東西。
 (本間貴裕 Nui.)

不將自身的可能性局限在「一」之上,不要在二擇一時切斷所有其他選擇,保留剩餘可能性的同時,積極地往返於「之間」。上班族與自由工作者「之間」、金錢與心靈充實「之間」、網絡與現實生活「之間」,都是可以自由來回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