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Coin發起人高重建 由無到有的創造過程

十年時間,足夠讓一個中一學生讀到大學畢業,也足夠讓一個職場新鮮人成為公司的中高層主管。你會怎樣運用十年的時間?高重建(Kin)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在2017年著手設計LikeCoin,立志以最少10時間運用區塊鏈,改變創作生態。要實踐LikeCoin的化讚為賞、內容出版和民主協作,彷似是一個愚公移山的社會實驗。4年多下來,他們達成了什麼?為何當初選擇踏出這一步?
高重建在香港創科界不是陌生的名字,發起LikeCoin前,他在1999年創立了拉闊遊戲(Lakoo),製作過多款紅極一時的手機遊戲,得到不少風險基金支持。以為他是個「科技控」,他又會和你討論金錢、價值、民主這些社會科學的話題。或許因為主修計算機工程,副修社會學、政治及行政,信奉「人文為體,科技為用」的背景,才造就了他的人生軌跡。
「職業」和「事業」的一致

職業(Job)和事業(Career)是不一樣的。假如你希望推廣出版自由、財務自由、民主自由,而你的職業不容許你在工作中加入這些元素,又或者可以投入的幅度低於預期,高重建稱之為「不一致」,這也是他開展LikeCoin事業的原因之一。「對我來說,工作和生活其實是融合在一起的,不需要分開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興趣。以前假如我想透過遊戲實踐一些東西,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就會有來自不同方面的張力。」現在高重建斜槓寫作/教學/創業,內容都是圍繞他所謂的自由「三幅被」(出版、財務及民主自由),事業和職業十分一致。
無論你將出版、財務及民主自由這「三幅被」理解成區塊鏈的分散式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NFT(Non-Fungible Token)、分散式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還是LikeCoin的化讚為賞、內容出版和民主協作,其實它們都是相關的。「這3個元素在一開始設計LikeCoin時已經存在了,只是做著做著,方向變得更得更具體和清晰,執行細節也逐步出現。」
讓有價值的內容永誌流傳

高重建常用比喻解釋區塊鏈的概念,希望將火星文簡化成普通人都能明白的語言1。他將LikeCoin的分散式自治組織稱為「讚賞公民共和國(Republic of Liker Land)」的數位國家。那裡的人民熱愛出版,身兼內容創作、註冊和分發等不同職務。那裡流通的「貨幣」就是LikeCoin,所以要讓這國家的人幫忙出版,就要支付LikeCoin。但LikeCoin不只是用於交易,它也代表了「投票權」。
讚賞公民共和國的出版技術有什麼特別之處?那是他們會將文章、照片、書本、短片等內容出版到區塊鏈及分散式網絡,讓有價值的內容永誌流傳,達至內容授權、核查及溯源等目的。2021年在香港發生的事讓我們明白有些珍貴的內容如不好好保存,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消失。在LikeCoin Chain區塊鏈上註冊是指為每筆內容寫下獨一無二的憑據—ISC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並附帶包括作者、日期、授權方式、內容指紋等元資料。
讚賞公民共和國的里程碑

這樣核心的用途,其實是在LikeCoin鑄幣後3年的2021年才出現。Kin指出:「一方面是因為分散式出版技術需要較長時間研發,另一方面要解決用戶將傳統貨幣如美元、港元兌換成LikeCoin的入金難題,這也是所有區塊鏈專案面對最棘手的問題。」所以LikeCoin最先推出的是「化讚為賞」功能。
如果細心留意,不少網絡文章的結尾都會出現LikeCoin Button 讚賞鍵,讀者註冊成為Liker後每拍手一次,作者就能從創作基金獲得LikeCoin。另外也可以付費方式,成為讚賞公民,支持欣賞的作者。這樣幾年下來,「讚賞公民共和國」就有 8,330 個網站、22,743 位創作者,發布了 2,053,277 筆內容,發放了49,746,285個LikeCoin2。「用戶可以透過寫作獲取LikeCoin,所以當我們推出內容註冊時,他們的銀包裡就累積了一定數量的LikeCoin,解決了入金的障礙。」Kin解釋。

「而當LikeCoin發展成一個共同體,有些大家都關注或爭論的議題出現時,民主協作才受到重視。」讚賞公民共和國有她一套提出議案和投票的機制,目前已提出了31個議案3,成立了兩個工作委員會,管理公有資產及營運獎賞作者制度等,「在民主協作方面,我想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之後要持續地做,讓更多人參與和明白。以往的議案涵蓋了經濟、技術和管治等,未來希望有些議案是和出版相關的,例如針對不實訊息、內容農場。」分享著這些願景的高重建其實已於2020年尾從LikeCoin Foundation離職,而基金會亦於2021年尾解散,將LikeCoin的運作和管治交予社群。
既然價值可以創造,承載價值的金錢也可以?

即使2021年比特幣兌美元的價錢屢創新高,NFT亦獲得傳統拍賣行、品牌和藝人的支持,區塊鏈還未完全走入普羅大眾的生活,接受以密碼貨幣付款的商店亦有限。「要推廣LikeCoin,瓶頸反而在科普。舉個例子,雲吞麵店老闆為何由只接受客人用現金付款,到可以使用八達通、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等?因為多人使用,因為如果他不接受這些新的付款方式,客人便會光顧另一間餐廳。但作為消費者和用家,我們不能等到雲吞麵店都接受使用密碼貨幣付款才使用,困在瓶頸中。」所以高重建逢星期五在「decentralizehk 週報」發表文章,剖析區塊鏈的不同面向,期望未來可觸發臨界點,引起新一波區塊鏈熱潮。
由遊戲製作、發起LikeCoin、到寫作,高重建的職業經歷不少轉變,但始終一致的是他專注於「創造」,一種「由無到有」的過程,讓世界增加了一些東西,而不是一個零和遊戲,我贏錢是因為你輸錢。他在著作《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和文章也多次提及,既然價值可以創造,那金錢作為反映和承載價值的媒介,為什麼不能創造?這句話邏輯上看似正確,但又和我們身處的物理世界的運作不太一樣。或者可以想像一下在錢幣還未出現,人們透過以物易物獲得生活所需,情況類似A向其他村民演唱了一首歌,其中B深受感動,決定用自己種植的蘋果向A表達謝意。
要做到以通證承載價值,區塊鏈和密碼貨幣的出現令事情變到水到渠成,因為鑄幣和發行貨幣的門檻大幅降低了,而密碼貨幣和法定貨幣產生的機制也不盡一樣。賽博空間未必是物理世界的鏡像,但兩者可互相影響。
1 因為省卻了一些細節,所以請留意比喻描述的並不是全貌。
2 截至2022年1月15日為止。
3 截至2022年1月15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