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營銷公司共同創辦人:這4年慶幸遇到好拍檔、好客戶

社交媒體盛行,人人都可以是KOL。她上傳了甜品食譜,他分享了寵物照,他們和某品牌合作拍片……即使你的工作與市場推廣無關,可能亦需要學習數碼營銷和內容行銷等知識,讓自己的專頁持續成長。瀏覽網上資訊時,有沒有看過More Digital以公司的經驗作為案例,分享網站如何達成100萬瀏覽、Instagram帳戶又是如何增長至過萬追蹤者的文章?由兩位80後女生,Kristen Mo和Rem Chiu創立的More Digital今年已踏入第4年。一間小型的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是如何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站穩陣腳,並獲得不少大公司客戶的認同?
More = MO + REm
「我們主打的是Performance Marketing,可以做到一些較深入的數據分析,建議客戶怎樣提升投資回報率(Return of Investment),現在市場上可以提供同類型服務的公司不多。」負責與客戶溝通及創意企劃的Kristen如是說。 簡單地解釋Performance Marketing,就是廣告客戶會根據網上推廣活動帶來的點擊率、訂閱量、訂單、下載等付費,準確了解每筆廣告支出的成效。「另外很多合作過的客戶都有向朋友推薦More Digital,變相令我們的工作更容易開始。」
Rem是More Digital的另一位創辦人,果斷、分析能力強,負責為客戶制定推廣策略、執行細節、分析數據等,當初是她決定創業,並邀請Kristen加入的。回想這4年,有沒有一些正確的決定令公司的發展更順利?「我想創作More自家的內容,分享社交媒體資訊和建議,以及較深入的案例分析,的確幫助我們接觸到大公司的客戶。雖然要醞釀一段時間內容創作的成果才出現,雖然他們不會因此而將項目交給我們,但總算得到了一個機會,也突出公司了定位。」
4年來的里程碑
2018年創業不久獲得新世界發展的工作,隨後租下了More Digital的辦公室;2019年聘請第一位全職員工。2020年接了公益金便服日,是她們第一個負責影片製作和線下活動的項目。同年更加入廣告營銷集團The Bees Group旗下,提升新客戶對More的信心。2021年尾累積了100位客人……兩個女生回顧著這4年的點滴,不時提醒對方某件事其實是在什麼時候發生、某客人說了什麼等等,她們真的走過了一段有笑有淚的旅程。

創業初期,客戶對她們的服務有所保留,也遇過各種各樣的疑問,「我們不是Agency出身,離開上一份工作時沒有客底,知名度和人脈還有待建立。另外那時我們可以展示的個案不多,客戶會質疑我們是否明白他們行業、是否可以兌現承諾。」Rem回想。Kristen回應:「我想一開始最困難的是要讓客戶信任我們,就算是One Man Band都會懷疑只有我們兩個人,是否能應付他的要求,更遑論大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遇到完全信任她們的客戶就更覺難能可貴。「成立公司不久,有朋友轉介了一間人力資源公司的客戶。決定合作後,整個過程他都十分願意聽取我們的建議。到後來即使他不再是我們的客戶,但我們還會保持聯絡,交換近況。」Rem覺得,這4年遇到很多好客戶,運氣絕對是More能站穩陣腳的重要因素。
難忘的項目
對Kristen來說,負責管理翻新後的星光大道Facebook專頁是個至今她仍十分難忘的項目。「那個項目我們要構思星光大道社交媒體的定位和內容,考慮到那裡有很多香港電影的元素,所以便決定以香港電影為主題。其他有關星光大道的設計及獎項等內容亦可融入電影主題的帖子中,故事性較強。大家對專頁的反應都很好,即使這已是2019年的事,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問這是專頁是我們負責的嗎,負責營運星光大道的新世界發展都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得到客戶欣賞,也做出成績,對於從事Agency的人來說,最開心的也莫過於此了。
當公司不斷發展,客戶中大公司的比例提高了,她們面對的挑戰變成與擁有更多資源和人手的大型Agency競爭,所以要獲得那些工作,她們要花更多心思為客戶度身設計一些獨待的推廣點子,但未必每次都有足夠資源做到。另外,大公司的決策需要牽涉不同部門,要和不同性格的人溝通,並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是這個階段面對的另一個挑戰。
例如她們近期完成了一個保險公司的項目,Kristen笑說好像一下子要考期末試那樣。「那是之前少接觸的大型項目,要應付很多意想不到的要求,拆解了不同難題。我還很記得那時和Rem在會議室徹夜討論項目計劃和流程,逐個步驟討論如何執行、預算是多少等等。最後客戶採納了我們的建議,而結果大家都很滿恴,覺得頓然解鎖了新的成就。」

創業的初衷
說到成就,20幾歲的時候,你想像30幾歲的自己會過著怎樣的生活?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做出了什麼成績嗎?30歲就像人生的分水嶺,在職場上累積了一定經驗,希望尋求新的挑戰和突破。Rem在2014年便有創業的念頭,直到2017年接了一個廣告行銷的freelance project,發現原來marketing的服務真的在市場上有需要,加上希望讓30歲以後的人生擁有更多閱歷,便邀請了前同事Kristen一起創立More Digital。Kristen曾在廣告公司、傳媒及遊戲等公司工作,在Rem的邀請下,決定以自己擅長的溝通與項目執行力,一起打拼。

打工和做老闆的心態很不一樣,「開了More之後,現在就算放工離開了辦公室,甚至是無時無刻,都會想著公司的事。所以對創業的人來說,應該不存在Work-life Balance吧。」Rem笑說。而Kristen則覺得雖然現在工作時間少了,但更有效率,「現在很多事我和Rem討論了,有了決定便可以行動,不像打工時要等待上層確定。
如果你都想創業
作為過來人,她們建議有志創業的人要持有一定的備用資金以支持公司運作和自己的日常開支。除此之後,心理準備及韌性亦很重要,「創業的過程會有很多高低起伏,你是否承受到別人的質疑、心情像坐過山車般大起大落?」,Rem解釋。Kristen指出要找個志同道合,而且擅長不同專業領域的合夥人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創業的話,就要包辦公司全部。但有Partner就可以互補不足,大家有商有量,互相督促。」
Rem想起創業時有位前輩和她們說:「創業最痛苦的狀況不是失敗,而是半死不活。你的公司沒有差到要結業,但又沒什麼發展,那你應該繼續還是放手呢?」所以她們寄語創業人士要事前定立一些可量化的「止蝕位」,例如公司的營利、自己的收入。成立公司後,投入了金錢和感情,背上包袱的創業者未必能理性地做決定。第一次創業時,考慮自己的熱情和能力同樣重要,否則很難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堅持下去。
工作的意義

不知不覺,她們已從事了Marketing十多年了。這行業每天都有新發展,不喜歡它的人會覺得追蹤這些更新很疲累,Rem則喜歡這工作的刺激和新鮮感。Kristen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發現每天都在學習如何做人,如何以別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入行從事Digital Marketing,她們建議要對社交媒體推廣有自己的看法和心得,要保持好奇心,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科技。
4年前More什麼都不是,到現在多了人認識,也和不同客戶合作過。這個無中生有的創業過程代表了Rem和Kristen的足跡,轉眼間她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雖然未來的路不容易,但這4年的經歷相信會成為讓More繼續成長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