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class="post-template-default single single-post postid-2839 single-format-standard wp-custom-logo elementor-default elementor-kit-2214">

音樂人生的不同章節:三位音樂人的成長故事

十幾歲的你,對事業和工作有什麼想像?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得到別人的認同?二十幾歲的你,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有使你卻步嗎?三十幾歲的你,比之前更接近目標了嗎?如何才能有新的發展和突破?我們在不同年齡,對工作的追求、可以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應該都不盡相同。放在競爭激烈的獨立音樂,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他們又譜寫著怎樣的故事?

二十幾歲的他,原來已唱了十年歌

Jason Kwok  郭日朗 Boyz' Reborn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們那些關於青春、成長、夢想、自由、社會的歌曲,雖不至於普羅大眾都耳熟能詳,但至少陪伴著不少樂迷成長,訴說大家的故事。他是香港獨立樂隊Boyz’ Reborn的主唱郭日朗Jason。由中二開始,Jason隨樂隊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演出,由學校、社區中心等不同表演場地,到音樂節、伊館、九展的演場會,這十年少年過得如何?

將興趣變成專業

「記得第一次上台表演,唱完一節歌詞後我要蹲下再站起,但我緊張得站立不穩,最後不記得是怎樣扶著站起。」Jason 笑著回想第一次表演的情況。然後隨著表演和訓練次數增加,唱歌變得更得心應手。直至2015年他們獲邀參加何韻詩的「十八種香港 Reimagine HK」演唱會,發覺興趣和專業之間的差距。「我們在演唱會與Supper Moment同場表演,大家使用的器材都一樣,但他們的表演就是比我們動聽。之後再看到何韻詩的表演,完全是另一個維度的功架,好想成為像她那樣的歌手,之後大家就更努力進行恆常練習。」

Jason一方面和Boyz’ Reborn成員在經理人兼導師Eddie的指導下練習,另一方面參加學校合唱團學習另一套唱歌技巧,亦有尋找其他唱歌老師,摸索自己的風格。突破樽頸的啟發來自「文藝復興2019夏令營」導師的一句說話——「你們的表演很準確,但我不太明白你們想表達什麼。」

聽到導師評語感到錯愕的Jason心想,「歌曲本身想表達的不是很清楚了嗎?」之後他再細心咀嚼導師的評語後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很理性地分析要以怎樣的感情狀態唱歌,要讓觀眾知道什麼。然後我慢慢意識到如果繼續用這種將感情分割的方法唱歌,再怎樣努力都不會唱得好。」之後他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慢慢摸索並嘗試在歌曲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故事。直到有次唱《給青春的你》,想起自己當時一些傷心的經歷,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他終於明白,這才是真正唱歌。

Jason Kwok  郭日朗 Boyz' Reborn

最近一場表演結束後,有位觀眾走到Jason面前略帶害羞地說:「我聽得出你想說故事,我真的聽得出。」「自己性格內斂,花了不少時間揣摩要如何在別人面前坦露自己的心聲,但聽到觀眾的肯定後,確信努力沒有白費,我的訊息有人接收到。」

唱出同代人心聲,更唱出自己故事

「Boyz’ Reborn初期的歌曲以記錄成員的故事為主,例如學業壓力、和家人的關係,但原來大家都面對同樣的壓力,原來我們的歌有它的公共性。很記得之前樂隊創作了一首關於學業的歌曲,有朋友留言說他曾經有輕生的念頭,聽到我們的歌後才知道面對同樣壓力的不只自己一個,所以便放棄了那念頭。我想我們的歌是一個圍爐的地方,和大家打氣。」年紀輕輕的少年們,透過歌曲演譯同代人的成長故事,會否背負上無形的壓力?「很長時間我們都很關心歌曲推出會有怎樣的迴響,去到後期慢慢變成由自己的角度出發,較著重歌曲對我們的意義。」

Jason Kwok  郭日朗 Boyz' Reborn

音樂對Jason來說除了是抒發感受、唱出自己故事的途徑,也像一本病歷簿,例如有些歌曲記下了自己受傷、「生病」的時刻,現在再唱聽雖然有了抗體但仍然記得當時的感受。這十多年的經歷亦讓他更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因為唯有這樣,歌藝才可以更進一步。「有段時間其實我不太喜歡自己聲音,覺得不夠厚實,所以很多時都會壓低聲音唱歌。直到一兩年前遇到一位唱歌老師,他花了很長時間和我一起尋找真正屬於我的聲音。」最近,他開始思考自己的音樂路,大學最後一年他參加了學校的歌唱比賽,這次不是以Boyz’ Reborn主唱的身份,而是為自己而唱。

即使YouTube和Spotify等串流平台的出現令獨立音樂更容易走入大眾市場,玩音樂的成本的確降低了,但由興趣變成謀生方式之間的距離仍然遙遠。「當你想有更多表演機會,場地已是個大問題,中型live house的選擇不多,想容納更多人的話便要租九展或者麥花臣場館,但成本和規模都超出獨立樂隊可應付的範圍。」去年大學畢業的他,思索著如何繼續他的音樂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