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健明在2016年開始「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他就由耀華製作室的接班人變成身兼造字師、導師、作者多職的招牌師傅。近年本土情懷流行,他將「李漢港楷」數碼化後,肩膀上又多了承傳文化的使命。招牌行業在這十年八載面對巨大的轉變,疫情打擊、網購盛行,街上的店舖倒閉的倒閉,轉型的轉型。「感恩的是,這些艱難的日子我們撐得過」,他一邊回想,一邊感謝同事的體諒和支持。
自從李健明在2016年開始「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他就由耀華製作室的接班人變成身兼造字師、導師、作者多職的招牌師傅。近年本土情懷流行,他將「李漢港楷」數碼化後,肩膀上又多了承傳文化的使命。招牌行業在這十年八載面對巨大的轉變,疫情打擊、網購盛行,街上的店舖倒閉的倒閉,轉型的轉型。「感恩的是,這些艱難的日子我們撐得過」,他一邊回想,一邊感謝同事的體諒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