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用香水編織故事 調香師經營品牌的學習與成長

氣味感知充滿主觀性,同一種氣味有人情有獨鐘,有人敬而遠知。我們可以形容氣味,清新的、甜香的、令人放鬆的,但卻未必可以說出這是什麼的味道。調製香味產品的調香師是理性的實驗人員,還是浪漫的創作者?如果可以將生活的特別時刻、旅行的難忘片段濃縮成氣味永久保存,你想記錄怎樣的故事?Michael於2017年創立自家香水品牌ONE DAY,一個文科出身的小伙子由零開始學習分子結構、化學公式、記下數百種香料的味道,再慢慢建立品牌的客群與知名度,這些年的香水創作其實也記錄了他的每一天。

只是一個普通香水迷

從事了銷售工作4年,覺得每天都只是重複地上班下班,生活變得行屍走肉,所以他辭去了工作。「自己一直都很嚮往散發香味的東西,讀書時期喜歡聞止汗劑,長大後開始搜羅不同品牌的香水。心想為什麼香港都沒什麼人提及調香呢。」趁著不用工作,他去了韓國旅行並參加了由當地香水品牌舉辦的工作坊,認識了未來師父。「工作坊之後,我想繼續學習調香,但她不打算收徒弟。我們溝通了一段時間,最後總算成功拜師。那時沒有想要毅然放棄什麼、開始什麼,只是為了追隨自己的興趣,擺脫以往被教育要做的事。」

當時的他為了記下和分辨數百種香料的味道,花了很多時間惡補化學基礎。「我們要學習原料的分子結構和特性,有些原料例如樹脂要使用特定的溶劑,在指定的溫度下溶解成液體再稀釋才可以使用。亦要知道哪些分子之間可以混合,但當時我連水(H2O)的結構都要由零開始學習。」想不到後來這些已變成工作的基本,他也學會將複合香料分解,再提取所需的原材料,令香水配方更純淨。又有些情況,調香師會將某種材料添加到配方中不是為了氣味,而是要取其作用,這些都是他經過無數次嘗試,累積下來的經驗和發現。

Michael在韓國埋頭苦幹地學習調香(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往香水製作是相對封閉的行業,有志成為調香師的人要先在香水學校修讀相關課程,當中又以法國格拉斯的歷史又悠久。學員畢業後應徵香精公司的新進香水師 (Junior Perfumer)實習幾年,然後在資深香水師的指導下,由洗髮水等個人護理產品做起,慢慢才有機會製作香水。但Michael沒有選擇這條路。「正因為以前打過工,所以不想在『公司』的架構下工作,埋頭苦幹調制產品。現在這模式我可以直接聽到客人的感想,也可以和不同地區的調香師交流,互相學習。」這幾年調香的知識通過網絡普及,調香師的入行門檻亦慢慢降低,日本、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地亦相繼有當地的香水品牌成立;同時消費者更願意嘗試歐美品牌以外的香水,整個行業的生態變得不一樣。

以香水表達不同故事的創作者

調香師的工作看似浪漫,其實亦有刻板重覆的部分,例如過濾香水、入樽再入箱是Michael日常工作。每份工作大概都有這些重復的部分,但喜歡那份工作的人會將之視為孕育作品的一部分。「當決定了創作方向後,我們會從香料庫選擇適合的原料,了解它的特性,例如某香料的氣味可以在紙張上維持10小時,但皮膚的話4小時後氣味便消失了,這些都要一一確認。然後再寫配方,幸運的話,三、四十次試驗後可以調配到理想的氣味,也試過要做到八十幾次試驗才成功。」將所有材料混合後,還要靜置陳化(Perfume Aging)讓配方的所有物質變得穩定,才會形成最終的氣味。調製香水的整個過程快的需時9個月,長則可達數年。

調製香水過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無盡止的嘗試有人會覺得是苦差,但每次試驗對Michael來說都是新奇的發現,「氣味帶來的感覺很神奇,聞同一樣原料以前與現在的感覺有時會不一樣,可能是自己歷練多了,接觸的香料亦擴闊了。調製香水讓我覺得每天都在探索新事物。」他甚至會將試驗品收藏起來,一、兩年後再打開瓶口嗅一嗅。這些試驗品記錄了自己當刻的想法,即使那時用不著,幾年後可能昇華了,變成不一樣的回憶。

Michael的香水創作源於生活,例如「Ethos of Cities」系列以不同城市為主題,透過那裡獨特的氣味,可能是食物,可能是飲品,帶我們回到那一日,喚醒某時某地,與某人的回憶。又例如另一款「Tea Exclusive」系列就由他自小就接觸的茶味著手,沖泡茶葉,細心調製最貼近記憶的氣味,所以ONE DAY每枝香水都有它的故事和情境,希望用家能感受到。每個品牌的香水都標誌著調香師的DNA,「我創作的香水傾向線性,從頭到尾香氣的變化不少。香根草是一款我較常用的原料,它的氣味帶有乾淨、苦澀的感覺。」如果將調香比擬成畫畫,鑑賞家或多或少都能從作品的風格、構圖、筆觸等找到畫家的影子,香水亦然。有時一種香味需要好幾種原料模擬,就像畫家表達紅色時並非以單純的紅色,而是由不同顏色堆疊交錯而成,富立體感的作品又更考驗創作者的功力。

掙扎發展品牌的經營者

可以在創作中找到樂趣、擁有一群忠實的支持者固然高興,但現實的另一面是創業、維持收支平衡、找到適合的經營模式並不容易,好幾年他都是浮浮沉沉地度過。「創業這7年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租金壓力,2018年在尖沙咀租一個小小的工作室已經要八千多元,舉辦工作坊教導客人調製專屬香味是當時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坊是把雙面刃,雖然聽著客人分享經歷,再與他們一起調製代表某人某事的香水與ONE DAY的理念互相呼應;但另一方面每天長時間進行工作坊,期間要不斷說話、回應,做到有點心力交瘁,幾乎沒有創作香水的時間和精神。再加上疫情期間,很多客人臨時更改工作坊時間,原本一天三節的工作坊最後變成一節,但卻佔用了很多時間準備。

2020年初,他覺得品牌這幾年都沒什麼起色,決定停辦工作坊並著手重塑品牌,希望為ONE DAY帶來耳目一新的形象。新設計大致完成了但又遇上另一個難關,「聯絡了印刷商為新包裝報價,收到的答覆比自己的預算貴兩、三倍,頓時有點不知所惜、進退失據。」然而,那時都沒有其他退路了,所以就放膽一試,分階段Rebrand。

「Rebrand之後都有猶疑,因為不是即時看到成效。但現在回想,覺得這是正確的決定,始終品牌形象強烈了,人們就更容易識別ONE DAY,知名度亦慢慢建立起來。」Michael在2021年與音樂人及攝影師合作舉辦了一個關於五感的展覽,為創作注入動力。「原來香港人都會留意創作背後的故事、想表達的訊息,所以更確信要創作更多香水。」之後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將產品寄給一位台灣香水網紅試試,沒想到竟打開了新市場。感謝台灣朋友願意嘗試,會將香水視為藝術品,了解創作者背後的心思。

ONE DAY一個重大的轉捩點是其烏龍茶味香水在2022年榮獲第8屆Art and Olfaction Artisan Awards。這個獎項雲集世界各地的香水品牌參賽,而ONE DAY獲獎的Artisan Awards頒與由主要調香師擁有的香水品牌及香水創作。「大會4月在網上公佈了最後10個入選的作品後,要再等到7月頒獎儀式當晚才公佈得獎者。那天的活動匯聚了很多香精公司代表、香水業界資深從業員、網紅等。ONE DAY是第一個榮獲此殊榮的亞洲品牌,公佈得獎消息當晚已有不少報導,因而接觸到海外經銷商。」得獎的烏龍茶味香水是Michael的得意之作,一來表達了他在台灣旅行的回憶,二來以茶為原材料的香水較少在歐美出現,希望藉此讓更多外國人認識亞洲文化。

第8屆Art and Olfaction Award得獎者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旁人看來ONE DAY越來越多人認識,每枝香水都價值不斐這些光鮮亮麗的一面,但背後每一步都是他從經驗中學習、得來不易的成果,例如因為香水是易燃品,一開始很多寄往外國的貨物都被退回,現在才掌握當中的流程和所需文件。又例如他的理想主義和容易緊張的個性,時常令到自己壓力很大,這些都要學習如何調整心態。

創作有價?

「有時會想,如果調製了一枝香水但沒有人購買該怎麼辦呢?又或者是否要每一枝香水都大賣?」創作者某程度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透過作品表達自己,是由創作者自身出發。但既然訊息表達了就希望有人接收、有人回應,所以客人買了某枝香水,聽到他們的回饋,說這枝香水為她帶來什麼感覺,勾起怎樣的回憶都是窩心的。

消費者買了一枝「昂貴」的香水,理所當然地期望它的香氣能持久,這樣才物有所值。然而,對Michael來說,「一枝持久度高的香水只是用了持久度高的香料制成,未必是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自己仍在學習如何平衡創作理念、技巧與客人的需求。」所以當香氣不是以產品形式,而是作為媒界,帶領人們進入不同場景的展覽亦他十分享受的項目。「透過與不同單位合作,例如合辦展覽,開拓更多可能性。例如上年在18/22舉辦的『茶.物語|展覽』中,我們創作了正山小種香水。」

對於創作與它的價值,他最近有了新想法,「當我們購物時,創作本身是否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呢?試想像這可能是經歷了數十次、甚至數百次嘗試,創作者累積了多年經驗才誕生的產品,他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是否都有相當的份量?」

走過7年的探索與成長,未來的方向越見明確,希望透過ONE DAY的香水,讓外國用家了解當地文化;期望有朝一日,遠在英國、加拿大的香港人購買 ONE DAY的香水,是因為它的香味令他們愛不釋手,而不僅僅出於對香港品牌的支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