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習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未研香港實習生計劃

實習生,我做過,你也可能做過,大多是為了在求學時期累積工作經驗。然而,隨著工作模式轉變,實習生的對象或者不再限於學生或應屆畢業生,美國就有人礙於MBA的費用和形式,決定設計自己的MBA,以12個月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同機構實習^。加上人均壽命延長,誰知道像電影《見習冇限耆》那樣僱用退休人士為實習生會否普及?「未研香港」2020年6月推出第一期實習生計劃,2021年1月將開始第二期,那實習生計劃多了一份意義——振興香港工農業。
紡織和製衣等輕工業曾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隋著經營成本增加,70年代末工廠陸續北移,香港工業也逐漸式微。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時,一罩難求,就算有貨,也是以高昂價錢出售。接下來的故事,你應該記得。那時不少人才驚覺,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率」的重要性。
香港「再」造
「香港製造除了面對人材流失,還有資本的限製、人脈、產業鏈斷層、法規的局限等。」北區區議會主席、皇后山區區議員及未研香港共同創辦人羅庭德Jasper分享促進北區在地經濟的故事。Jasper這年走訪香港不同的廠商,了解不同產業面對的各種挑戰,例如在香港釀製Gin酒等烈酒需要申請如食物製造廠牌照、酒房牌照、危險品牌照等,手續十分繁複。

為振興香港工農業,Jasper和團隊第一步選擇了由「人」出發,吸引新力軍加入,打好根基。一來如果只靠他們和廠商的努力,建設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香港的改變,二來是啟發自自己以前的經歷。「我和哥哥以前曾在台灣一間健康食品製造商工作,我們認識到由原材料、加工、通關以至參加外地展覽的完整過程。這經歷使我們在日後經營生意,以至構思振興香港工農業方案時有了不一樣的視野。」
Made In Hong Kong Great Again
「未研香港」取自「Made In Hong Kong」的偕音,「未」來思潮,「研」往立新。Japser回顧第一期實習生計劃,「那時其實是邊搞邊摸索實習生計劃的模式和系統,由4月萌生這個念頭,到聯絡廠商、招生、眾籌,開始實習,我和哥哥只用了個半月的時間準備,宣傳也只是透過街站和Facebook。很感恩有7間廠商接受邀請一起合作,我們收到80多份申請,40多位申請者出席了計劃簡介會,最後挑選了16位實習生。」
翻開第一期實習生計劃的實習生分享,看到在「吹啤啤」工作的他參與了整個手工啤酒的生產流程,由磨麥、釀酒、入樽到洗缸,都由他一手處理,從消費者變為生產商;在「富琴有機火龍果農莊」實習的她一開始受不了炎熱的天氣,然後看著自己裁種的農作物慢慢成長,卻又多了份成功感;還有在「志記鎅木廠」的他在完成實習後,會考慮如何轉型成為本土製造一份子……


Jasper說:「合作廠商有部分一開始拒絕的,每位老闆請人時總遇過一些慘痛的經歷,令他們質疑這些實習生會否盡責地完成工作。最後16位實習生以行動說服他們,沒有遲到早退,有6位在實習期完結後繼續在工場幫手,也有6位正在為農場籌備活動,開拓新客源。」
信任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信守承諾之外,還要由合作伙伴的角度出發,創造附加價值。除實習生計劃外,未研香港亦會連結不同廠商,促成跨產業合作,例如串連香港木庫和香港蒸餾所,製成「木味」香薰;又例如連繫瑞興皮廠和香港木庫,製作香港的真皮沙發。「當我們說要振興『香港製造』,其實是一個品牌行銷,像無印的產品,其實是圍繞她的禪學和簡約主義。又例如使用泰國產品時,你會想起當地的風景和氣氛。」

初心與影響力
第二期實習生計劃即將開始,今次未研香港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工幫忙,可以更有系統地進行實習生計劃,與廠商及實習生的溝通和跟進相信也會做得更好。實習生計劃的不少元素可以反映團隊的心思,例如「眾籌」。眾籌不僅為了籌集實習生計劃的資金,更有額外兩重意義,「對實習生來說,他們的實習津貼是由一群同樣希望振興香港工農業的無名公眾付出,所以他們是承擔著一份使命走進工作間,所以他們不會遲到早退。對金主來說,則是一個消費教育,我們會帶他們探訪實習生的工作地方,了解香港工農業的經營環境。」
對象方面,除了針對學生和應屆畢業生,讓他們規劃自己的事業外,也希望吸納擁有一定工作經驗及社會閱歷而希望轉換跑道的人,因為香港現時正缺乏讓他們投身新行業的階梯。「這些人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具備溝通技巧等Soft Skills,可以直接壯大香港的工農業。」

面對制度上的種種局限,Jasper會否覺得未研香港所作的只是杯水車薪?「這要看你怎樣定義你的目標。無論一個地方的體制如何,擁有一個適度的工農業的自給自足率也是回應經濟、社會和文化問題。為何一個700萬人居住的地方養不起香港的工廠?有些技術失傳了就沒了,有些人材流失了就沒了。如果有政策的支援,推行上會更容易更輕鬆,但即使缺乏相關措施配合,也有可以做的事。」從政的人也好,經商的人也好,最重要的可能是他的願景和信念吧。「如果一期實習生計劃有16人參加,100期之後會培育了1600人,那當中會不會出現一個香港的Steve Jobs?」
未研香港第二期實習生的招生已完結,緊接將舉行簡介會及面試,挑選30名實習生在2021年1月至3月進行實習。無論你是否有興趣成為實習生,如果你希望為振興香港工農業出一出力,由課金、支持本土製造的產品、甚至成為未研香港的義工,相信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想了解更多,可瀏覽未研香港Facebook專頁和網站。
^Victor Saad, the Leap Year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