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可能是香港的末代漁民:冀為香港人提供更多海魚選擇

新人入行與未研香港實習生計劃

Alex在「本土養殖」身兼多職,既要處理如準備飼料、投餵、劏魚和清洗魚籠的日常工作,又要一人包辦見客、推廣和拍片等。他坦言現在最大的挑戰是控制成本,「因為自己是設計和美術出身,不擅長數學。另外,我對養殖過程,特別是劏魚和洗魚的要求亦很高。雖然要花較多時間處理,但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品牌。」雖然有不少朋友都出心出力支持「本土養殖」,但吸引新人入行始終是個棘手問題,「香港人大多沒有這個行業的概念。以前也試過請人,但他們有的工作兩、三天便辭職了,了解之下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不適應在海上工作,例如魚排搖晃不定、他們不懂得游泳或者怕水。」

「本土養殖」是未研香港實習生計劃的合作廠商之一,1月至3月兩位實習生——Lina和Moon來到這裡工作,負責準備飼料、投餵、洗魚等。她們又覺得在海上工作如何?「又不會覺得很難適應,只是有時回到家裡感覺仍在海上飄浮般。」Moon笑著說。Lina則分享1月份天氣雖然寒冷,但這裡的陽光充足,環境算是舒服,而且也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在海上工作。

本土養殖 未研香港實習生計劃

延伸閱讀
當實習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未研香港實習生計劃

兩個月的實習讓Lina更懂得尊重生命,「不要浪費食物」雖然有點老套,但親手養過魚後就真的會珍惜食物。「漁業和我們兩個女生看似毫無關係,但我們的得著就在於嘗試一些你沒有想過的事。我從沒想過我可以駕駛船隻,但現在總算有板有眼。我想正正是這些經歷令人變得更勇敢。」Moon以前覺得養魚就是生產過程,但發現還需要其他持份者的配合,「其實政府小小的支持已是對養魚業很大的幫助,但不同部門間互相推卸責任,令很多事情都不能實行。」

「希望未來可提供香港一成食用魚」

Alex亦深感政府口口聲聲說支持香港漁業,但實際的行動和幫助很少。為了將他的理念和知識延續下去,未來他計劃開設養殖學校,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場地和購買相關設施的資金,「我時常都說如果我和我的分支可以提供香港一成食用魚3,那我便完成了今世的功課。將來我的學生如果依照我的指導,讓我監察他們養魚,我可以幫他們收魚或者將他們養的魚撥入『本土養殖』一併出售。難得我已經建立了品牌,希望這樣可以令他們未來的路更易走。」

Alex的養殖場經歷大大小小的波折,現在海魚養殖的技術總算成熟。他這一期養的黃立鯧只是在魚苗時用了幾天藥,之後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仍可將死亡率控制在十分低的數字。雖然養魚不是賺大錢的行業,但是客人的正面評價以及吃過他的魚繼續回購便是他最大的滿足感。「做化妝學徒時,我已學會要將讚美當作工資。」

本土養殖 林子龍 Alex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正好形容Alex和他的養殖場。前面的路很漫長,亦不容易,但願未來有更多同伴可與他共肩前行。想了解更多「本土養殖」的資訊或購買Alex團隊出產的海魚,可瀏覽網頁Facebook專頁

3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2018年海魚養殖業的估計產量為850公噸,約佔本地活海魚食用量的5%。

Back to Top